一大批“脱发大军”,数量逐年递增,正“脱”出一个不容忽视的植发市场。
近两年,植发经济成为年轻人较多讨论的话题之一。成立于90年代的植发业,以中老年人为初始服务对象,但近年来,由于压力、焦虑等因素,导致脱发人群呈明显低龄化态势。
据中国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调查数据,中国脱发人数已超过2.5亿,其中男性为1.63亿,女性为0.88亿人,而在30岁之前脱发的比例则高达84%,比上一代早了20年。
与脱发同时存在,是对秃头的歧视。回溯到2002年,国际调查公司 Taylor调查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对男性脱发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4.5%的女性在择偶过程中不会选择秃头男性;90.2%的领导在提拔下属时不会考虑秃顶职员;8%的脱发患者有抑郁;超过70%的脱发人士不知道如何治疗。
DoNews (ID: ilovedonews)一名医学美业从业人员说,尽管大多数人现在不再歧视秃头了,但对于脱发人士来说,这仍然是一件令人无法忍受的事。实际上,脱发的人更容易自卑,这也部分地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和人际关系,脱发带来的干扰是多方面的。
丁香园发布的《2019全国健康洞察报告》显示,90后是唯一将脱发列为“最担心健康问题TOP5”的人群。而且这对植发业的崛起也是一次神助。
由沉默沉默到突然火热,从无人问津到聚光灯下,植发业的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至2020年这五年间。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1年5月,全国有1104家植发相关企业。在过去的五年中,植发企业平均每年新增159家。
据艾媒咨询提供的数据,2016年是植发业崛起的一年,市场规模从5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08.3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29.6%。此外,由于植发业长期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该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60亿元,2030年将达到1381亿元。
除关心外表的年轻人外,开始大步走进植发中心,为这一新兴市场打好了群众基础,相关企业寻求上市也从侧面证明了植发业快速成长。六月十七日,植发领域的领头羊雍禾医疗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若若能成功实现这一目标,必将成为中国植发领域的龙头企业。
两亿五千万脱发者“脱”出200亿市场
快速的工作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经常熬夜,一度成为“先脱发”的年轻人的梦魇,同时也让雍禾这样的植发机构吃到了时代的红利。
从雍禾医疗发布的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3亿元、12.2亿元和16.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4亿元、0.36亿元和1.63亿元。虽然这一增长幅度不大,但雍禾医疗的总营收仍保持稳定增长。
然而,当年轻人越来越关注脱发问题时,也越来越倾向于把脱发的话题转移到台面上来讨论,甚至制造出一股又一股的“热梗”,但在我国,愿意接受植发的人仍只占少数。
根据一家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进行的植发手术达51.6万例,如果以2.5亿脱发人群为基数计算,则只有0.21%。
但业内人士认为,0.21%的渗透率对整个植发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中国植发市场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比如韩国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2.2%,即便是将渗透率提升到个位数,所对应的都是极其巨大的市场空间,这足以说明中国植发市场的巨大潜力。
当前,植发业市场渗透率偏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脱发人士对植发手术仍有一定的忧虑心理,另一方面则指向着高昂的植发费用。
移植手术的高单价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根据 DoNews的了解,目前国内植发的价格基本上是每毛囊10-30元左右,而有植发需求的消费者一般都会移植几千个毛囊单位。以上行业人士表示,若要植发面积超过80%,最少也要2-3万元。
该数据与雍禾医疗在其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基本一致。2018-2020年,雍禾医疗共收治病人35,000人、43,000人和5.1万人,每个病人在这两个月中分别为26,000、43,000和51,000人。另外,雍禾医疗的植发服务也分为普通、优质、贵宾三档,普通服务收费2-3万元,优质级服务3-5万元,贵宾级服务收费超过10万元。
而且高的客流量单价也带来了较高的毛利率。该公司的毛利率从2018年到2020年分别为75.1%、72.6%和74.6%。
以每年两三万的客单价,连续三年高于70%的毛利率,且不足个位数的渗透率,投资机构等投资方当然不会错过这场盛宴。IT桔子公司的数据显示,2017年9月,雍禾医疗获得了中信产业基金3亿元的 A轮融资;2018年1月,植发企业的战略投资是一家华盖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两轮已经公开的巨额融资事件外,植发业近三年来似乎从未出现过融资丑闻。以上业内人士都认为,植发、医美这类“半医半商”的行业对资金方的加入始终保持着较为谨慎的态度。
“利益与医疗本质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大麦植发创始人李兴东曾表达过同样的观点,“资本方进入,也不会让资本方完全控股,也许有些投资机构控制了(企业)以后,对利润的追求就会让企业失去一些原有的东西。
虽然植发生意火爆,但仍难有客
尽管植发企业吸金能力十足,而且整个行业也日渐火爆,但植发企业却很难称得上是一门好生意,“在植发企业高毛利率的情况下,其实很难做到这一点。
据雍禾医疗招股书,从2018年到2020年,虽然其毛利率超过70%,但净利率仅为5.7%,2.9%和10%。
雍禾医疗净利与毛利率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营销费用居高不下。2018-2020年,雍禾医疗销售费用分别为4.64亿元、6.5亿元和7.8亿元,分别占50%、53.1%和47.6%。
此外,在雍禾医疗的招股书中,排名前五位的供应商都是广告服务商,所提供的广告渠道有线上社区、搜索引擎、网络社交平台、电梯展示等。
每年要拿出将近一半的收入砸向广告,雍禾医疗也是一个例子。其实,这也是整个植发业目前面临的困境。
据天风证券统计,2020年雍禾医疗的市占率不高,仅为11%。大量的地方非连锁专科植发机构占据着约45.6%的市场份额,综合性医美企业的植发科室约占15.7%的市场份额,公立医院的植发科室约占14.6%的市场份额。
也就是说,雍禾医疗在植发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这条赛道存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通过狠打广告获客,成为各大连锁企业、地方机构以及医美企业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他说:“植发行业比较特殊,几乎是锤子买卖,而消费者又无复购需求,分享欲望极低,这使得企业难以形成品牌认知,只能开发新客源。以上业内人士分析说,“尽管植发需求普遍,但植发仍是新兴行业,大面积投放广告确实解决了一定程度的拉新问题,但要建立起消费者的认知,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另外,假发市场的火爆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植发企业获客的因素。
对于饱受脱发困扰的90后网络工作者杨浩然来说,除植发这条路外,脱发人士也并非没有替代方案。
比起植发来说,买假发的花费和治疗费用实在太低了。杨浩然说:“现在假发头套一般在1000元-1500元之间,质量好一点的在2000-3000元左右,而假发比较便宜,几十元到几百元。
又正因为假发舒适性很好,佩戴方便,并且几乎很难辨别真假,使得假发市场在过去六年里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根据央视《正点财经》报道,高速增长的假发行业,使一些批发商和生产商都出现了卖断货的情况,部分手工钩织假发订单甚至已经排到明年四月。
植发行业乱象频发,未来何去何从?
另一方面,植发业迅猛发展,也是行业乱象频发。
以上业内人士直言,植发业的种种问题层出不穷,不少植发企业和机构将工作重心放在营销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导致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事故和负面新闻。
从问卷调查平台草莓派的数据来看,在2018年植发机构消费者不满意要素调查中,41%的消费者对附加隐形消费不满意,35%不满意后续配套服务不到位,33%的消费者不满意手术疼痛。另外,术后效果不佳、植发成活率低、术后异常等都是消费者不满意的原因。
不管是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还是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关于“植发失败”、“植发机构存在价格不透明”、“植发虚报毛囊单位数量”等问题,这些问题数不胜数,即使是业内龙头企业,也存在着虚假宣传行为。
据其招股书所披露的信息,2018年,雍禾医疗有七宗违规行为被处罚,其中,北京雍禾美度门诊部有限公司因变造医疗广告审查批准文件,在上海地铁1号线、2号线4号车厢发布未经审查批准的广告内容,被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处罚款176.7万元。另外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雍禾植发科技有限公司因广告宣传被罚款1万元。另外,雍禾医疗在医疗服务合同方面也存在诸多争议。
此外,植发医师良莠不齐也是植发业的一个乱象。
山东某三线城市三甲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告诉 DoNews说,植发并非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手术,不用担心太多,但是值得强调的是,无论在哪里做植发手术,都要记住检查相关的医疗资质。
「现在有些很小的美容店、理发店也在暗中从事植发业务,千万别去那些地方做植发手术。」这位皮肤科医生说:“此前媒体披露,有些植发培训机构训练一名所谓的植发医师只需两到三天,练习两个小时就敢让学员进行实操,医生没有相应的执业资格,机构没有相关医疗资质,根本不能保证手术安全性。
「因为目前这个行业没有严格的监管政策,也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所以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可以说植发业还处在野蛮生长的初期。以上业内人士表示,“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随着雍禾医疗、大麦植发和碧莲盛的竞争逐步白热化,或将带动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建立,从而形成良性竞争格局,推动植发行业发展。
关于文章版权的声明:
https://news.softunis.com/1112.html 文章来自软盟资讯
若非本站原创的文章,特别作如下声明:
本文刊载所有内容仅供提供信息交流和业务探讨而非提供法律建议目的使用,不代表任何监管机构的立场和观点。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如有未注明作者及出处的文章和资料等素材,请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补上或者删除,共同建设自媒体信息平台,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