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互联网行业格局的形成,离不开BAT三巨头的作用力。在早中期行业,阿里的力量更加显著。2014年底钉钉进场,在SaaS行业,尤其在企业协作细分领域刮起了大风暴。免费的钉钉已经够可怕了,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丰富的资金做广告。
企业服务创投也迎来一个小高峰。2015年前后,也正值智能硬件、O2O等2C风口熄火,一堆“猪”掉了下来,风向转变,看向2B行业,再加上主流基金的大把撒钱,包括经纬、高瓴资本等,企业协作创业公司也开始不断增加。“我们当时监测到,几乎一个礼拜就进来一家,有些也是免费模式,走得很快。”
其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不惧阿里,和钉钉打了一段时间广告战的纷享销客,仅2015年Q4季度,纷享逍客就投放了过亿的广告。
纷享销客也是一个很奇葩的公司。它特别折腾,8年间换了三次赛道,名字也改来改去,每次都要沉淀新客户。2011年成立的时候,它是一款企业社交网络,叫做分享。2013年CEO罗旭意识到这件事情走不通,转做了CRM,改名纷享销客。这是次正确的转型,避开与巨头的直接竞争。2015年,D轮一亿美元融资完成后,纷享销客有点膨胀,又想做企业协同,做了一款类似钉钉的产品,改名纷享逍客。当时和钉钉各种打广告战。听说企业协同是罗旭的初心,之前做CRM,产品内部也有很多协同功能。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扛不住钉钉,再加上那一年罗旭心脏有问题,休息了一年,名字又改回了纷享销客。
总之,2015年开始,行业竞争明显加剧。明道的危机也在这一年显现。“明道的员工规模在那一年达到巅峰,但那是很糟糕的一年。”任向晖回忆说。
最直接的感受是客户流失,客户大多都去了钉钉。“有一类很喜欢审批功能的客户,每天就是审批走单子,体验不错,留存挺好的。而钉钉给了他们迁移的动力,首先免费,而且审批功能做得也够用,就吸引走了一部分客户。”客户流失在2016年攀上了高峰。如果按照最早一批客户来算,2016年刚好是第四轮续约的时候,客户流失的情况就很严重了。
“那时候我们开始变得很慌。一方面获新很难,另一方面原有客户不满意,每天焦头烂额想着补一补这个事儿,做一些那个事儿。”
这种“慌”落到战略上也显得颇为凌乱。明道主要通过堆叠产品功能来帮助获客和留客。明道预备研发一个OA系统,将它做出产品内一个独立模块,在上海大本营的研发比较熟悉协作,而OA是完全不同的逻辑,考虑到由同一团队来做不太合适,于是2015年北京办公室成立,独立研发OA。
但是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任向晖在这段话里连说了三个“糟糕”。“软件不是说大家分头做了,一合并就天衣无缝,需要付出很多沟通的代价。距离不是本质的问题,而是分别划分了两个独立的团队,一旦变成了分离的Team,哪怕在一起,都是一个问题。”
在业绩滞缓的同时,不断增加的人力成本成为了不小的开支。不仅产品、技术等研发人员扩张,销售团队也非常庞大。当时明道有60多个销售和渠道人员,“人多一点,获客速度快一点,总是没有错的。”所以后来几年,部门裁撤,许多骨干离职。2015年,明道第一次感受到了严重的生存压力。
但接下来的两年似乎更加灰暗。钉钉初占山头,企业微信又在2016年来势汹汹。“2017年下半年经营很差,差点就关门了。”虽然任向晖解释说,钉钉不算是明道的直接竞争者,而是不可避免的业务重合,直接竞争者当属Teambition和Worktile。但是钉钉和企业微信的出现,改变了游戏规则,行业完全洗牌。
明道的转型势在必行,但过程困难重重。首先很难直接转,因为过去堆叠了太多产品功能,积重难动。他们也考虑再另起炉灶。
当时行业在发生什么呢?任向晖回忆道,企业互联网出现了两大热点,一是垂直化,只服务一个有前景的特定行业;第二个是发展大客户,模块化核心能力,帮助客户做私有化部署。
面前似乎有许多选择,但明道最终没有走上任何一条路。“我们反复地想,一是背离愿景,二是找不到符合企业基因的行业,我们做沟通协作的,如果只做垂直行业利润有限,要做就得做通用。” 而除了广告行业,任向晖坦然道,汽车、金融、能源这些都一窍不通。而帮客户做私有化部署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坑。真正的大客户很难接触,早期明道曾经做过,但是回报低,劳民伤财,还挣不了钱。20万或者40万一个项目并没有什么意义,既没有品牌,还要被卷入定制化的泥潭。
大转弯“乐高模式”
虽然2016、2017年一直在折腾不休,幸好明道还剩下最后一点子弹,用他们的话来说是“乐高模式”,也就是模块化组装。
再换个同义词,任向晖对雷锋网表示,“企业软件的未来是做软件的软件”。“软件的软件”就是指PaaS,有些不同的是,乐高模式是一种独特的PaaS——aPaaS。任向晖解释说,这个定义源自Gartner,它在2018年专门建立了一个分类,取名高生产力应用平台(hpaPaaS),因为零代码构筑企业应用既有SaaS的特点,也有开发工具的性质,所以一般又把这个门类成为aPaaS,前面的a指Application。
最早的时候,明道主要的客户都来自互联网行业,而从2013年开始,客户开始分层,明道逐渐有了一些传统行业制造业、流通业客户。这批客户的任务管理需求与明道的预期不同,管理的不是简单的一般性事务,而是核心业务对象。比如说订单、工单。中国大部分制造业是按单制造,不是库存制造。接了订单,才开始生产。对于这些企业客户来说,ERP系统都不重要。有一种生产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可以满足需求,但是很贵,中小制造商买不起,大部分都是用一些比较灵活的任务管理工具代替。
2014年开始,明道就会给予这样的客户更多的灵活度,比如允许他们增加自定义字段或者Excel链。但在实际使用中一直不太便利,一是有多少客户能很好使用excel?二是现有软件无法直接定义客户的业务实体,类似的工单、订单一直在软件功能模块下的文件中,不利于内部权限和分发。
任向晖举了一个例子。明道给一个连锁影院做了一套全员管理系统。保洁员也涵盖在内,他们打开系统只能看到两个功能:早班、晚班。每次排班上工后,需要打开软件,扫一下卫生间门上贴着的的二维码,记录这次工作。
打卡是只是系统很小的部分,但是保洁员工作的全部。那时候起,明道渐渐有了这样的想法,把协同从原来用功能模块,改变成用更加系统搭出来的应用,把应用分发给不同角色的用户。
但在2015~2016两年,明道一直忙于对抗竞争,忙于挽回用户,所以没有精力也没有那么坚决去做这件事。直到2017年下半年迎来至暗时刻,他们才痛下决心改变
2018年初,明道开始改做乐高模式。吸取过去转型不成功的经验,他们这次特别的小心。去年9月份,先发布了一个4.0版本。产品形态没有很大的改变,只是多增添了一个“工作表”模块,而且增加地特别突兀。原来明道软件有协作四大件——动态、任务、日程、知识,然后他们将“工作表“硬塞到了第三位,这个位置也是特别设计过的,不前也不后。
据介绍,“工作表”是一个支持在线协作的结构化数据,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建客户表或者工单表,能够实现结构化管理,也能按岗位分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表。
这是一个试水版本,他们想看看客户是否有需求,二是观察客户用来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难题,进一步需求是什么。明道花了半年时间来解决这两个疑惑,才有了底气做5.0版本,也就是今年4月发布的明道云。通过明道云,非IT人员也可以快速搭建CRM、ERP、项目管理等企业管理应用,并共享统一的交互界面,打通应用之间的数据。
而在背后,明道走过了许多困难。任向晖告诉雷锋网,明道云的困难在于软件架构的复杂度。而解决这个问题,倒不是看研发技术到底有多高精尖,而是要理清两个逻辑:
首先,明道已经不再是一个应用软件,而是应用软件搭建工具,需要更高的抽象能力。软件管理具体的业务,需要抽象出一些概念来,而现在的明道云需要在这层抽象基础上再抽象,因为你不知道客户会用来做什么系统,可能是项目,也有可能是财务或者营销。
难度二是与原来的旧产品架构无法兼容。那时候明道已经跑了六年了,客户数据都在产品上。他们曾经考虑是否在做一个全新的产品,“如果凭空做个新的,原来有的应用价值很难迁移,拿着一个不完善的新东西面向市场,很难有胜算。”所以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做了兼容。他们打造了一个新空间,可以与老产品联合使用,而新空间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主要是架构设计问题。目前还有1000多家客户用的是老产品。
在三年的黑暗期后,明道的情况在好转。据称,他们未来将继续锚定50~1000人的小B客户。目前TMT行业还是明道的重要客户来源,占据三分之一左右,其他按单制造的贸易公司和广告、咨询、公关等专业服务公司各占据一大块。另据透露,2018年底,实现营收1500万,2019年Q1亏损了30万,而今年预计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关于文章版权的声明:
https://news.softunis.com/1065.html 文章来自软盟智能资讯站
若非本站原创的文章,特别作如下声明:
本文刊载所有内容仅供提供信息交流和业务探讨而非提供法律建议目的使用,不代表任何监管机构的立场和观点。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如有未注明作者及出处的文章和资料等素材,请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补上或者删除,共同建设自媒体信息平台,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