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即将推出的iPhone 17系列设计图近日被海外爆料者Majin Bu公开,其产品序列与外观设计的颠覆性变革引发行业震动。这是苹果首次在同一代产品中推出四款机型、三种截然不同的设计语言,同时宣告Plus机型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主打超薄概念的Air系列。

产品线大调整:Air补位Plus,瞄准细分市场
据多方消息,iPhone 17系列将重构产品线布局:
- 砍掉Plus机型:因销量持续低迷,自iPhone 14系列回归的Plus机型被取消。
- 新增Air机型:定位“超薄旗舰”,以5.5毫米厚度刷新iPhone历史纪录,比iPhone 16标准版薄30%,并配备6.7英寸大屏,试图平衡便携性与视觉体验。
- 完整序列:iPhone 17 Air、iPhone 17标准版、iPhone 17 Pro及Pro Max,四款机型覆盖中端至超高端市场。
设计大变革:三形态打破传统秩序
从曝光的CAD设计图看,iPhone 17系列彻底抛弃苹果沿用多年的设计框架,首次在同一代产品中呈现三种形态:
- iPhone 17 Air:激进单摄“防爆盾”
- 采用横贯背部的长条形相机模组,左侧为单摄像头,右侧集成麦克风与LED闪光灯,形似“跑道”或“防爆盾”。
- 钛合金边框强化机身结构,无物理SIM卡插槽,支持eSIM技术。
- iPhone 17标准版:保守中的微创新
- 沿用iPhone 16的竖向双摄排列,但背壳首次引入Pro系列的玻璃-金属拼接工艺,提升质感与辨识度。
- iPhone 17 Pro系列:横向矩阵“致敬安卓”
- 后摄模组横向延展至机身顶部边缘,面积占比创新高,被网友戏称“神似小米11 Ultra”。
- 背壳采用黄红拼色设计:上半部分为铝合金材质,下半部分玻璃区域支持MagSafe磁吸与无线充电。
配置升级:性能与争议并存
- 芯片:全系搭载A19系列芯片,Pro系列采用A19 Pro,支持Wi-Fi 7协议与卫星通信。
- 影像:Pro系列升级潜望式长焦镜头,支持5倍光学变焦;Air机型单摄配备RYYB传感器,强化暗光拍摄6 9。
- 屏幕:标准版或首次支持120Hz自适应刷新率,Air机型沿用60Hz以控制成本。
市场反应:设计实验还是用户体验革新?
此次设计变革引发两极评价:
- 支持者:认为苹果打破“安全区”,以差异化设计应对市场饱和,Air机型或吸引追求轻薄的高端用户。
- 质疑者:批评Pro系列横向模组“笨重不协调”,Air单摄长条设计“为创新而创新”,担忧实用性不足。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变革折射出苹果的焦虑——安卓阵营凭借折叠屏、AI影像等创新持续施压,迫使苹果通过激进设计重塑竞争力。
发布时间与价格预测
据供应链消息,iPhone 17系列预计于2025年9月发布,价格策略延续分层定位:
- Air机型:6999-7999元,填补Plus退场后的中高端空白。
- Pro系列:维持万元价位,顶配或突破15000元。
结语
从统一到多元,iPhone 17系列的设计革命标志着苹果对市场格局的主动突围。这场豪赌能否成功,既取决于消费者对“模块化美学”的接受度,也考验着苹果在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间的平衡能力。随着9月发布会临近,这场设计实验的终局即将揭晓。
(本文综合自Majin Bu、Jon Prosser等爆料信息及产业链分析)
关于文章版权的声明:
https://news.softunis.com/36654.html 文章来自软盟资讯
若非本站原创的文章,特别作如下声明:
本文刊载所有内容仅供提供信息交流和业务探讨而非提供法律建议目的使用,不代表任何监管机构的立场和观点。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如有未注明作者及出处的文章和资料等素材,请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补上或者删除,共同建设自媒体信息平台,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