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1.美股系统性崩盘的市场表现
2025年4月,美股市场遭遇了一场系统性崩盘,单日市值蒸发高达6.6万亿美元,这一惊人的数据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金融市场引发了剧烈震荡。此次崩盘中,芯片和科技股成为领跌的主力军。以英伟达为例,其股价暴跌约17%,市值一日内蒸发近6000亿美元;台积电的股价也大幅下挫,跌幅惊人。这些芯片和科技巨头的暴跌,不仅反映了市场对相关行业前景的担忧,也进一步加剧了整个美股市场的恐慌情绪。众多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市场流动性急剧下降,股市陷入了恶性循环。这场崩盘让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2.DeepSeek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冲击
DeepSeek的R1模型于1月底正式开源,这一举措在人工智能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该模型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其性能可媲美GPT – 4,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任务。在成本方面,DeepSeek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训练成本仅需557万美元,而行业普遍的训练成本要上亿美元。与OpenAI和Meta相比,成本优势极为明显。OpenAI和Meta在训练模型时投入了巨额资金,然而DeepSeek却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高性能,这无疑对它们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自开源以来,DeepSeek的全球下载量激增,受到了全球开发者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其先进的技术和低廉的成本,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也对美国科技行业的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3.美财长贝森特的归因逻辑链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美财长贝森特抛出了将美股崩盘归咎于DeepSeek的言论。他构建了一条“技术优势→动摇科技霸权→估值逻辑崩塌”的归因逻辑链。贝森特认为,DeepSeek凭借其技术优势,动摇了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进而导致投资者对科技股的估值逻辑发生崩塌,最终引发了美股崩盘。然而,这一逻辑存在明显的漏洞。特朗普在4月2日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在宣布后的两天内,美股市值就蒸发约5万亿美元,标普500指数下跌10.5%。从时间线来看,关税政策的实施与美股崩盘更为接近,而将崩盘原因完全归结于1月底就已开源的DeepSeek,显然缺乏合理的逻辑和事实依据。贝森特此举更像是在为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开脱责任。
二、美财长核心论点拆解
1.技术代差引发的市场恐慌论
美财长提出“中国AI威胁科技垄断”的观点,其底层逻辑是担忧中国AI技术的崛起打破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从半导体行业供应链数据来看,DeepSeek的技术突破使得其在数据处理和算法优化上表现卓越,这对依赖传统技术的美国科技企业形成了挑战。例如,在芯片设计环节,DeepSeek的高效算法能够更精准地模拟芯片性能,减少研发周期和成本。这种技术代差让美国科技企业担心失去市场份额,进而引发市场恐慌。
与此同时,华尔街做空机构持仓变化也反映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在美股崩盘前,做空机构大幅增持纳斯达克100指数看跌期权,表明他们预期市场将下跌。这些机构利用市场对中国AI技术崛起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氛围,导致投资者纷纷抛售科技股,加速了美股的下跌。
2.成本优势冲击估值模型
从经济学角度对比,DeepSeek训练成本仅557万美元,而行业普遍训练成本高达上亿美元,这种巨大的成本差异对科技股估值模型产生了冲击。高成本意味着企业需要更高的收益来覆盖成本,维持高估值。而DeepSeek以低成本实现高性能,使得传统科技企业的高估值逻辑受到挑战。
科技股市盈率泡沫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高盛预测,随着类似DeepSeek这样低成本、高性能AI技术的出现,市场对算力的需求将下降。这意味着科技企业的盈利增长可能放缓,而当前高企的市盈率将难以维持。当投资者意识到科技股的估值过高时,就会引发抛售潮,导致股价下跌,进而冲击整个美股市场。
3.开源生态重构市场信心
DeepSeek的开源生态具有强大的技术普惠性,这对传统的专利壁垒形成了瓦解效应。在传统模式下,科技企业依靠专利保护来维持技术垄断和高额利润。而DeepSeek开源后,全球开发者可以自由使用和改进其技术,加速了技术的传播和创新。
以印尼和巴西为例,印尼农民利用DeepSeek预测作物产量,巴西政府部署自主AI防灾系统,这些应用案例体现了技术普惠性带来的实际价值。然而,这种开源模式也引发了全球AI监管框架的争议。一些国家担心开源技术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和伦理问题,而另一些国家则支持技术的开放共享。这种争议使得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重构了市场信心,对美股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归因逻辑的实证性漏洞
1.时间线矛盾的归因谬误
美财长将美股崩盘归咎于DeepSeek,存在明显的时间线矛盾。DeepSeek的R1模型于1月底开源,而美股在4月才出现崩盘,这中间相隔了近三个月的时间。从正常的市场反应逻辑来看,如果DeepSeek的开源是导致美股崩盘的原因,那么市场应该在开源后不久就有所反应,而不是在数月之后才出现系统性的暴跌。
2月标普指数还创下了新高,这表明在DeepSeek开源后的一段时间内,市场并没有受到所谓“技术冲击”的负面影响,反而呈现出积极的态势。期货市场熔断数据也显示,4月的美股崩盘是突然且剧烈的,与1月的开源事件没有明显的关联性。这种时序上的断裂,充分说明美财长将美股崩盘归因于DeepSeek是缺乏事实依据的,属于典型的归因谬误。
2.选择性忽略的关税政策影响
特朗普在4月2日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是导致美股崩盘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该政策规定,对进口商品征收与美国商品在对方国家所面临关税相同的税率,旨在保护美国本土产业。然而,这一政策引发了全球贸易的紧张局势。
欧盟和加拿大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加征关税。汽车零部件行业首当其冲,美国汽车制造商从欧盟和加拿大进口的零部件成本大幅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压缩。许多汽车企业不得不削减产量,股价也随之大幅下跌。零售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出现了下滑。这些行业的困境直接拖累了美股市场,导致股市大幅下跌。美财长选择性忽略关税政策的影响,将责任完全推给DeepSeek,显然是不合理的。
3.技术决定论的经济学谬误
美财长将美股崩盘简单归因于DeepSeek的技术优势,犯了“单一变量决定复杂系统”的认知偏差。美股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形势、企业盈利状况等,不能仅仅因为DeepSeek的技术突破就认定其是导致崩盘的唯一原因。
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对美股市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加息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对股市造成压力。IMF预测全球贸易增长将放缓,这也会影响美国企业的海外市场和盈利情况。将美股崩盘完全归结于技术因素,忽略了这些重要的经济变量,是一种片面的、不科学的观点,在经济学上是站不住脚的。
四、政治话语建构的深层动因
1.转移国内矛盾的舆论策略
美国中期选举的压力使得政府急需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在美股崩盘后,民众的退休金账户大幅缩水,许多人的养老钱遭受了巨大损失,这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强烈不满。拜登政府的支持率也因此大幅下滑,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
为了缓解这种压力,美财长贝森特将美股崩盘归咎于中国AI公司DeepSeek,试图通过这种舆论策略来转移国内矛盾。民粹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部分民众容易受到这种“甩锅”言论的影响,将怒火从政府转移到所谓的“外部威胁”上。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在短期内缓解政府的舆论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反而可能会加剧国际间的紧张关系,对美国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科技冷战的话语延续
“AI霸权焦虑”是美国地缘政治逻辑的重要体现。美国一直试图在科技领域保持绝对的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五角大楼发布的AI战略文件明确指出,要确保美国在AI领域的主导权,以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
中国AI公司DeepSeek的崛起,尤其是其R1模型的开源,对美国的科技霸权构成了挑战。美国担心中国在AI领域的技术突破会打破其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从而影响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稀土与芯片出口管制也是这种科技冷战的一部分,美国试图通过控制关键资源和技术,来限制中国科技的发展。这种“AI霸权焦虑”的话语延续,不仅不利于全球科技的合作与发展,还可能引发更多的地缘政治冲突。
3.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试探
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技术标准制定权的争夺日益激烈。美国试图通过将美股崩盘归咎于DeepSeek,来影响全球对AI技术的认知和态度,进而争夺AI技术标准的制定权。掌握技术标准制定权意味着能够在全球科技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
WTO改革陷入僵局,使得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面临困境。数字税国际谈判也进展缓慢,各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利益分配存在巨大分歧。美国通过这种政治话语建构,试图在全球治理体系重构的过程中,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和优势。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破坏全球合作的基础,阻碍全球治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五、对中美科技竞争的启示
1.开源创新与专利保护的博弈
中美在AI研发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美国倾向于通过专利保护构建技术壁垒,以维护科技巨头的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而中国则更注重开源创新,像DeepSeek开源R1模型,促进全球开发者参与,加速技术迭代。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不同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布局。
欧盟《数字市场法》旨在打破科技巨头的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这对美国的专利保护模式构成了挑战。而Apache 2.0协议是开源模式的典型代表,它允许开发者自由使用、修改和分发代码,极大地推动了技术的传播和创新。中国的开源创新模式与Apache 2.0协议理念相符,能够吸引全球人才和资源,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在中美科技竞争中,中国应坚持开源创新,同时合理利用专利保护,实现两者的平衡发展。
2.算力霸权神话的瓦解路径
算法优化是瓦解算力霸权神话的关键。传统上,美国凭借强大的硬件算力在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DeepSeek通过算法优化,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下实现了顶尖的模型性能,减少了对高端GPU的依赖。这表明算法优化能够突破对硬件的过度依赖,为科技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量子计算的研发进展也为算力霸权的瓦解提供了可能。量子计算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在某些领域实现指数级的速度提升。AMD的技术路线图显示,其在芯片设计和算法优化方面不断创新,致力于提高计算效率。随着算法优化和量子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美国的算力霸权神话将逐渐瓦解,中美在科技竞争中的格局也将发生变化。
3.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双向风险
技术脱钩会给中美双方带来巨大的经济代价。从美国方面来看,失去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供应链,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影响其经济增长。对于中国而言,技术脱钩可能会在短期内造成部分产业的供应链中断,但也会促使中国加快自主研发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麦肯锡智能制造报告指出,东盟国家在数字转型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技术脱钩可能会促使中美企业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东盟,为东盟的数字转型带来机遇。然而,这也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的碎片化,增加贸易成本和不确定性。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过程中,中美双方应充分认识到双向风险,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关于文章版权的声明:
https://news.softunis.com/38507.html 文章来自软盟资讯
若非本站原创的文章,特别作如下声明:
本文刊载所有内容仅供提供信息交流和业务探讨而非提供法律建议目的使用,不代表任何监管机构的立场和观点。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如有未注明作者及出处的文章和资料等素材,请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补上或者删除,共同建设自媒体信息平台,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