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闻:深圳拟出台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打造全球产业创新高地
【政策背景】
深圳市政府近日宣布,将于年内正式发布《深圳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计划通过资金扶持、场景开放、技术攻关等“政策组合拳”,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目标到2026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抢占全球人形机器人技术制高点。
【政策核心举措】
1. 重金支持技术攻坚: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对突破核心零部件(如高精度传感器、灵巧机械手、AI决策系统)的企业给予最高5000万元研发补贴;
2. 开放多元应用场景:率先在智能制造、医疗康复、应急救援、家庭服务等领域开展试点,政府牵头搭建“企业-科研机构-用户”协同平台;
3. 完善产业生态:规划建设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吸引全球头部企业落户,对关键材料、芯片等供应链企业提供税收减免;
4. 人才专项计划:联合高校设立人形机器人学院,给予顶尖团队最高2000万元创业资助,实施技术人才个税优惠。
【行业影响】
– 技术突破加速:政策将推动关节驱动、环境感知等“卡脖子”技术国产化进程,深圳已有优必选、大疆等20余家企业布局相关专利超3000项;
– 成本下降可期:规模化生产有望使人形机器人单价从当前50万元级降至20万元以下,助推商业化落地;
– 全球竞争升级:深圳依托电子制造与AI优势,或成继波士顿动力(美国)、特斯拉(Optimus)之后的新兴产业中心。
【专家观点】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指出:“深圳政策首次从‘单点技术’转向‘全链生态’,其‘场景驱动+资本赋能’模式或为全国提供范本。”
【下一步计划】
政策细则拟于三季度公开征求意见,2024年初全面实施,深圳同步筹备首届全球人形机器人创新峰会,强化国际技术合作。
关于文章版权的声明:
https://news.softunis.com/36584.html 文章来自软盟资讯
若非本站原创的文章,特别作如下声明:
本文刊载所有内容仅供提供信息交流和业务探讨而非提供法律建议目的使用,不代表任何监管机构的立场和观点。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如有未注明作者及出处的文章和资料等素材,请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补上或者删除,共同建设自媒体信息平台,感谢你的支持!